天博tb·体育最近,新疆三文鱼养殖喜获丰收,今年预计实现3000吨量产。
“离海最远”的新疆,为什么能养海鲜?
这背后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疆能养三文鱼,其实不稀奇。
三文鱼虽然属于海鱼,但因频繁在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迁徙和繁殖,所以同时能够在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生存。
这种咸淡皆可的特性,为新疆养殖三文鱼创造了条件。
如果说,新疆尼勒克县养的三文鱼是“假海鲜”,那么,红旗农场养的斑节虾就是“真海鲜”了。
稀奇的是,斑节虾只能海水养殖,新疆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还要从新疆的盐碱地说起。
盐碱地,顾名思义,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
新疆地形地貌复杂,总体呈现“三山夹两盆”格局,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
因盐碱含量过大,除了有极少数的耐盐植物生长外,盐碱地基本“寸草不生”。
看到了盐,很多人就想到了海水。
既然普通动植物无法生存,那能不能用来养殖海产品?
盐碱地养海鲜,这还真不是“天方夜谭”。
从地理变迁的角度看,新疆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
国内科研团队在新疆调研时发现,新疆天鹅湖的湖水,盐度在10‰左右,pH在8.4左右,钾钙镁含量丰富,非常适合青蟹、南美白对虾以及一些海鱼的生长。
新疆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向天鹅湖中投放鱼苗
此外,新疆红旗农场盐碱水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远离城市、工厂,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场所。
不过,盐碱水虽然也咸,但毕竟不是海水,在盐碱含量、离子成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为此,养殖专家先测量出盐碱地养殖池的咸度和碱度,再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模拟出海水生态环境。
经过调试后的池水,盐度标准和真正的海水差不多,能够供海鲜生长。
红旗农场室外鱼塘
考虑到新疆冬季漫长、气温低,红旗农场采用温棚恒温集中育苗、温棚鱼池和碱水鱼塘养殖的“接力”模式,大大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
红旗农场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塔里木大学合作,采用高效、低耗、环保的集约化、设施化养殖技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科技为渔业插上翅膀,新疆首个“海水养殖”基地在沙漠边缘建起来了。
目前,红旗农场已建成4个温棚车间,250亩室外鱼塘,养殖罗非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鲍鱼、龙虾等8个品种“海货”。
未来,还将再建设30个温棚车间,开发3000亩室外鱼塘,形成室内外育养结合,水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现代化科技海产品养殖。
此养殖模式如能成功推广,新疆大片的盐碱地将摇身一变成为“养殖池”。
届时,身处欧亚大陆内陆的新疆,将成为海鲜养殖重镇。
新疆养殖海鲜规模,可以做到多大?
很多人可能会持怀疑态度。
毕竟,新疆是中国沙漠面积最多的地区。
其中,就包括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之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但要知道,多沙、干旱,只是新疆的另一面。
看似“缺水”的新疆,却有着丰富的淡水、咸水资源和多样化的湖泊、河流。
比如,新疆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全长2179千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再比如,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水域面积1646平方千米。
这里已经成为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每年的淡水鱼捕捞量在5000吨左右。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三文鱼产地尼勒克县,这里是伊犁地区的三大冷区之一,基本没有酷暑,环绕天山的喀什河流淌着天山冰川雪水,目前已经形成三个大中型水库。
库区资源十分丰富,水温常年保持在8-13℃,水质清澈且流动缓慢,十分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
类似的绿洲湿地,新疆地区拥有很多,这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新疆养殖海鲜及其他水产品,意义是多方面的。
其一,改善生态环境。
正如上文所说,新疆大片的盐碱地,是很难彻底改变的。
但是,通过养殖海鲜,可以增加水域的生态多样性,逐步改善盐碱地的环境。
这是一种被称为“以渔降盐、以渔降碱”的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事实上,新疆在进行盐碱地渔业养殖之后,天鹅湖水域的鸟类种群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选择到此栖息。
其二,增加收入,满足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海鲜消费的增长势头迅猛,年增长率在10%-30%之间。
中国海鲜餐饮市场规模变化情况
新疆养殖海鲜,首先能够满足新疆人民的海鲜需求,也能增加经济收益。
本地海鲜的优势是新鲜,还节约了从外地进口的运输成本,让当地市民实现了“海鲜自由”。
新疆精河县阿合其农场利用盐碱地养殖160余亩南美白对虾,年产值达300万元,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新疆养海鲜,我们还要算一笔大账。
这笔账的时代背景,是新疆地区正在变得湿润。
科学研究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西北的降水一直呈增加的趋势。
具体来说,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每十年大概增加6mm左右。
去年5月29日-5月30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地区的降水量达58.8毫米,为暴雨级别,创该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日降水最大纪录。
如此凶猛的暴雨,实为新疆历史之罕见。
阿合奇地区当时的降水情况
降水多了,新疆的水域面积也就增加了。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肖风劲团队利用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和国外卫星资料,通过多源卫星资料融合,对2000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体面积进行分析。
分析显示,近20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体面积总体呈持续增加态势,2020年水体面积达70304.5平方公里。
就拿塔里木河来说,去年是该河近十年水量最大的一年,从万物复苏的季节开始便不断降雨,河水量比以往都要充沛,原本面临枯水威胁的塔里木河竟有了将近两个月的洪涝灾害。
此外,克孜河、疏勒河等许多内陆河流量在增加,阿牙克库木湖、盐湖等湖泊显著扩大,还在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沙漠东缘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
新疆地区长期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变湿润的趋势不禁令人畅想:
广袤的新疆,是不是可以大量养鱼种地了?
事实上,水量逐渐充足,水域逐渐扩大,确实给新疆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机会。
位于塔里木河沿岸的罗布湖便是受益者之一。
得益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和生态输水,罗布湖区域水位不断升高,水域面积扩大到12000余亩。
这让新疆沙漠深处的罗布湖成为了养殖螃蟹的新基地。
罗布湖从2015年开始养殖螃蟹,这里的湖水富含微量盐碱,省去了培育蟹苗的麻烦,成活率还高(达到了98%,高于长江下游的约90%),且味道非常鲜美。
受降水量增加影响,新疆不少原本的旱地在引水灌溉之后已经成为了水田,可以种水稻了。
目前,新疆除哈密市、吐鲁番市外,其他12个地州都有水稻种植。
让人称奇的是,新疆不仅能种水稻,产量还高。
全国水稻平均亩产是470公斤,而新疆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650公斤,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已成为新疆常有的画面。